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教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际教学的反馈来不断调整与完善,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含义,明白任何事务、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点的。
2。喜欢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长处,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习取长补短。
3。体验婚嫁带来的喜悦气氛和抬轿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欢庆音乐一段。
2。《老鼠娶新娘》系列图画。
3。故事背景音乐一段。
4。汉字卡片:太阳——————照;乌云——————遮; 风——————吹; 高墙——————挡;老鼠————————打洞; 猫———————抓;
取长补短
活动过程:
1、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你来听听看在这段音乐里人们会在做些什么事?
幼儿讨论(高兴的事、结婚)都是高兴的`事情,今天老鼠村也发生了一件高兴的事情!
(2)_出示图片:花轿
提问:什么时候会坐轿子?今天老鼠美叮当也坐上欧陆花轿,当了新娘。
2、老鼠娶新娘
(1)美叮当要出嫁了,她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出示循环图)她找到了太阳、云、风、高墙、老鼠小阿郎、猫。你们觉得他们中间谁是最强大的新郎呢?为什么?
(2)美叮当到底会嫁给谁呢?我们来听听故事。
讲故事(边讲边演示图片,故事背景音乐轻轻响起)
提问:你觉得在这个故事里谁是最强的新郎呢?他有什么本领?幼儿讲到谁就出示子卡。
小结:他们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分别是……,但是没有人是最强的。
3、最强的你:
小朋友你们有最强的地方吗?我们把最强的地方叫做长处,你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吗?每个人都有长处,有长处,可真好,因为长处会让我们很棒。
4。、不强的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但每个人也有不够强的地方,我们把不强的地方叫做短处,你知道你的短处是什么吗?请2—3个幼儿回答。你们能够知道自己的短处,真好,因为只有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步!
5。、朋友圈:
我们都有长处和短处,今天老师带你们来玩一个朋友圈的游戏(用你的长处去帮助别人,你的短处请别人来帮助你,这就是取长补短)出示子卡。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时,就会变得很强大。
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排队时,很多小朋友争着站第一,结果袁梦小女孩在挤闹中哭了。
活动目标
1、懂得排队是需要秩序的,没有秩序就排不成队。
2、体验被挤哭的感觉。
3、学会承担责任,遇事多反思自己的原因。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三个目标,难点也是第三个目标,即如何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遇事多反思自己的原因。
活动准备
绘本《不是我的错》
活动过程
导入:因为这个课程是在矛盾刚刚发生后的几十分内开设的,所以,等小朋友们做完操进教室后,我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们,刚刚谁哭了?小朋友们都回答是袁梦。
过程:
步骤一:小朋友们知道她为什么哭吗?
步骤二:在小朋友们讨论和反思后,请小朋友们欣赏绘本《不是我的错》
步骤三:之后将绘本《不是我的错》改编,将我们班的孩子纳入故事中,具体情节为:
冯甜语说:那是在排队做操是发生的,不管我的事儿呦!
袁豪杰说:我没有看到事情发生的经过,所以不知道他为什么哭。
袁智然说:我虽然看到了,也知道怎么回事,但又不是我的错!
袁佩珠说:我很害怕,却又帮不上忙,只有眼睁睁在一旁看……。
袁智鲜说:很多人都在挤,我一个人也没办法去阻止,这不能怪我呀!
袁禄旋说:很多人都挤她了,其实所有的人都在挤,可是我只是挤一下下而已……。
邵江坤说:不是我先挤她的,是别人先挤的,所以不是我的`错。
李政贤说:这件事一点儿都不奇怪,她会被挤,或许要怪她自己,如果她自己不去挤的话……
袁雪敏说:虽然应该去告诉老师,可是我没有去,何况这又不关我的事。
田辰旭说:她默默的在一旁掉眼泪,什么也不说。大家也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袁正科说:虽然我也挤了她,但我觉得没什么,因为所有的人都挤了她,所以不能怪我。
和我没关系吗?
步骤四:老师总结:袁梦哭,是因为你们挤,你们挤是因为不按秩序排队。老师问:小朋友们说说没有秩序咱们能不能排好队?
步骤五:老师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被挤过,舒服吗?哭了吗?
步骤六:老师问:在故事中每个人都说“不是我的错”,那你认为到底是谁的错?自由讨论,老师带头反思,老师说:其实是我的错,我没有看到袁梦哭了,另外,我也没有及时制止你们。引导孩子们反思,请每个小朋友说说自己的行为对不对?如果不对,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不是袁梦的错,不是袁禄旋的错,不是袁正科的错,不是你们一个小朋友的错,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错,而是咱们大家的错,咱们大家都错了。不是他或她的错,而是我们的错,是我自己的错。
步骤七:老师问:小朋友们知道自己错了,以后排队应该怎么做呀?
除了排队,在打架,闹矛盾中,遇到问题时,是谁的错呀?
总结,不仅仅是别人的错,自己也错了。
延伸活动:针对个别儿童,实施个别化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只有部分同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中原因是他们没有完全参与课程活动,下一步,我会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吸引孩子参与课程活动。从本次活动中,我又强化了这种认识,教学的内容很多都可以从孩子们的矛盾,即孩子们的生活中生发出来,形成生成课程。这种课程以解决孩子的问题为中心,即及时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也蕴含着有很大的价值。
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艾玛和蝴蝶》,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画面内容。丰富词汇:口技、报答、万丈深渊。
2、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看弱势群体,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3、初步了解图画书的结构,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多媒体课件、背景乐《森林狂想曲》。
2、图示:花格子大象艾玛、黑白格子大象韦伯。
活动过程:
一、通篇阅览,初步理解。
(一)认识艾玛、韦伯。
1、小朋友认识花格子大象艾玛吗?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新客人(一一出示)你们看,他是谁?哦是艾玛。艾玛长什么样?
2、出示“韦伯”,咦,这头大象长的怎么样?(1个幼儿回答)他是谁呢?(介绍:原来他是一头黑白格子大象,他的名字叫韦伯,他是艾玛的表弟。)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艾玛的故事,播放ppt课件。
二、分页阅读,疑点解决
(一)阅读理解
1、ppt播放第一页——“艾玛与韦伯”。(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页)
(1)这一页里面有谁?(花格子大象,它的名字叫艾玛;黑白格子大象,它的名字叫韦伯。)它们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讲述)
(2)你觉得什么是口技?(口技是用嘴巴模仿各种声音的一种本领)
2、教师讲述第2页——“蝴蝶的呼救”。(接着我们来看第2页)
(1)是谁在喊救命?是韦伯吗?(集体回答)
(2)蝴蝶它遇到什么麻烦了?(被树干堵在洞里了)
(3)一开始艾玛是怎么想的?(以为又是韦伯在用口技)
(4)艾玛会就蝴蝶吗?
3、幼儿观察第3页——“艾玛救蝴蝶”。(艾玛会用什么办法救蝴蝶?我们来看第3页。)
(1)艾玛是怎么把蝴蝶救出来的?
(2)艾玛救了蝴蝶以后,蝴蝶会怎么说呢?(幼儿猜测)
(3)师:蝴蝶是怎么说的(谢谢你艾玛,也许有一天我能报答你)
什么是报答?(2—3个)
4、教师讲述第4页——“树林岔道”。(听了蝴蝶的话,艾玛是怎么想的,我们来看第4页。)
>>(1)艾玛为什么会嘲笑蝴蝶?
(2)艾玛想走走这条岔道玩玩,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
5、教师讲述第5页——“万丈深渊”。(那我们再往下看,第5页)
(1)艾玛走的这条岔道通到了哪里?万丈深渊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万丈深渊就是高山之间很深的山谷,一眼看不到底。就像你从高楼上往下看,你会害怕吗?艾玛也害怕极了!)
(2)艾玛它为什么走不回来了?(岔道很窄,艾玛身体太大,不能转身)
(3)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走到对面山洞后再转身)
6、教师讲述第6页——“艾玛遇险”。(艾玛能不能安全地返回呢,我们一起来看第6页)
(1)快到山洞口的时候,又有什么麻烦了?
(2)幼儿集体讨论,教师指导。(师:那怎么办啊!小朋友快帮艾玛想想办法吧,不然它就没有救了。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3)幼儿大胆表达讨论结果。
7、幼儿观察第7页——“蝴蝶搬救兵”。(我们来看看第7页)
(1)艾玛向谁求救?(蝴蝶)蝴蝶救得了大象吗?
(2)蝴蝶会想什么办法?(对了,蝴蝶去搬救兵了。)
8、幼儿观察第8页——“同伴的无奈”(我们来看第8页)
(1)救兵是谁呀?(艾玛的伙伴)伙伴们能把艾玛救起来吗?为什么?
(2)谁不见了?韦伯去干什么了?(幼儿猜测)
9、幼儿观察第9页——“韦伯的`智慧”。(我们继续来看第9页。)
(1)原来韦伯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原来韦伯找来一根又长又坚韧的藤条让艾玛捆住自己)
(2)伙伴们是怎么把艾玛救上来的?
10、幼儿观察第10页——“艾玛的感谢”。(伙伴们终于齐心协力地把艾玛救上来了,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页第10页。)
提问:艾玛得救了,它会感谢谁?为什么?
(感谢蝴蝶搬来了救兵,感谢韦伯想了一个好办法,感谢大象们一起把它拉上来。)
(二)角色品质(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1、艾玛:善良。
2、蝴蝶:懂得
感恩、报答。
3、韦伯:聪明机智、沉着冷静,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4、象群:齐心协力,团结互助。
三、完整阅读,视讲结合。(完整播放一遍ppt)
(一)师幼共读。
(二)中心思想。
1、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请2—3个幼儿回答)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懂得感恩、报答。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退缩,要主动想办法解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小看别人。
四、拓展延伸,交流表演。
你们喜欢《艾玛和蝴蝶》的故事吗?艾玛的故事还有很多,都很好看(出示艾玛系列并介绍),下次有机会,陈老师一定再和你们一起看这些书,好吗!
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篇4
目标:
1.观察画面,捕捉细节,大胆推测和表达故事内容。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懂得家中的事情要共同承担。
准备:
1.ppt(演示文稿),部分绘本图片,黑板,小铃。
2.人手一本《朱家故事》绘本,用长尾夹夹住绘本的后半部分。
过程:
一、阅读封面,产生探究朱家故事的兴趣1.回顾拍全家福的经验。
师:你们拍过全家福吗?和家人~起合影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表情是怎样的?
2.认识朱家成员,发现朱家全家福的与众不同。
师:这是一张朱家的全家福,照片上分别是朱先生、朱太太和两个孩子。你觉得这张全家福怎么样?(出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不同寻常。)师(小结):是啊,朱家所有的重量都压在朱太太一个人身上,朱太太看上去心情一点也不好。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朱家故事》,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吧。
二、自主阅读,理解朱太太不快乐的原因1.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前半部分,寻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看看朱家父子在做什么,朱太太又在做什么。)2.幼儿分类梳理朱家父子和朱太太在家所做的事情。
师:朱太太为什么心情不好?这一家人都在做什么呢?你从第几页上发现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将各人所做家务的图片分类贴到黑板上。)师(小结):原来全家人的事情都由朱太太一个人做,朱家父子从不分担,难怪朱太太闷闷不乐。
三、分段阅读,感受朱太太离开家后朱家的变化1.倾听故事,理解朱太太离开的原因。
师:直到有一天,朱先生和孩子像平时一样打开家门,可是没有人迎接他们,家里静悄悄的。壁炉上留着一封信,写着“你们是猪”……师:朱太太为什么说朱家父子是猪?
师(小结):原来朱太太觉得朱家父子三人太懒惰了,简直跟猪一样,所以生气地离开了家。
2.自主阅读,感受没有朱太太的朱家生活。
师:朱太太离开家后有人做家务吗?朱家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请打开“小锁”(长尾夹)阅读绘本后半部分,找找朱太太离开后朱家的变化吧。
(幼儿自由阅读图书第15页之后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朱家的变化。)3.交流分享,感受朱家的'变化。
师:朱家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物有变化吗?环境呢?为什么画家要把这些全都画成猪的样子?
师(小结):朱太太离开家后,朱家的生活全乱套了,家里又脏又乱,就跟“猪”的家一样。
4.大胆表达,初步体会“共同承担”的意义。
师:这时他们最希望谁回来?为了留住朱太太,父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调整之前摆的各人所做家务的图片,感受朱家在家务分工上的变化,初步体会“共同承担”的意义。)四、完整欣赏故事,懂得共同承担的道理1.完整欣赏故事。
(幼儿边看ppt边听教师讲述故事。)师:父子三人共同承担了家务,他们的表情怎么样?朱太太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呢?
师(小结):瞧,全家人一起动手、共同承担,这样家庭才能幸福快乐!你喜欢现在的朱家吗?
2.联系生活实际,表达“我也会分担”。
师:你们家里的家务都是谁做的呢?你会帮爸爸妈妈分担哪些事情呢?
师(小结):你们也会做家长的小帮手,真棒!全家人一起分担家务,相信你们的家也是幸福快乐的。
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爱心树对男孩的无私奉献。
2、完整表达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萌发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自制大树一棵、《爱心树》ppt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出示自制大树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2、‘这是一棵爱心树,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了解一下为什么叫它爱心树。’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1、教师播放《爱心树》ppt。
(1)播放《爱心树》ppt第一段(从前——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
提问:故事里有谁?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小结:大树爱男孩,男孩爱大树,大树是因为和爱的人一起游戏,它感觉很快乐。
(2)播放《爱心树》ppt第二段(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很快乐)
提问:男孩没有和大树一起玩,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小结:大树帮助了男孩,男孩快乐,所以大树也快乐。原来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快乐。
(3)播放《爱心树》ppt第三段(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提问:
①这次大树是怎么帮助男孩的?
②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为什么会有些……? 小结:大树把树干给了男孩,让男孩做成船去航行,大树很快乐。但是大树爱男孩,它舍不得男孩离开很久,
又担心男孩会遇上危险,所以心坎里却有些难受、担忧。
(4)播放《爱心树》ppt第四段(又过了很久很久——结尾)提问:大树只是个老树墩,什么也没有了,为什么它还能给男孩一点儿什么东西?
小结:大树爱男孩,很爱很爱,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大树希望自己能帮助男孩让男孩快乐。所以它希望再为男孩做点事。
三、完整欣赏,感受树爱
1、教师播放《爱心树》ppt,并讲述故事2、故事里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我们都喜欢这棵大树,因为大树很爱男孩,可以对男孩无私奉献,他为了帮助男孩,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了男孩。
四、经验积累,体会真爱
1、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大树一样关心、爱护我们,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知道他们是谁吗?谁可以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
2、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我们,就象爱心树爱男孩一样。那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小结:是啊,以后我们也要经常为他们做些事,说些感谢的话。因为他们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
附故事:《爱心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常常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小男孩儿爱这棵树,大树很快乐。
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大树很快乐。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大树说:“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吧,孩子,来和我玩玩吧!”
孩子说:“我年纪已经大了,不愿意玩儿了。我需要一条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大树说:“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这样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又过了很久很久,孩子终于又来了。大树说:“孩子,我真想给你点什么,可是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什么也没有。真是抱歉。”孩子说:“现在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太好了孩子,我这个老树墩,正好让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大树说,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篇6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在春天的原野上,绿草油油,男孩和女孩正在草地上快乐的嬉戏、玩耍。女孩发现了一朵美丽的蒲公英,她突发奇想的问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蒲公英说:"我,我要做一只大狮子!有着又浓又密的金色的鬃毛,那种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女孩兴奋的说:"你要做一只大狮子啊,大狮子,太好了。"多么神奇的想法啊,蒲公英变成了大狮子!他的梦想真奇特。
男孩和女孩来到了小河边,他们惊喜的大叫着:"小鱼,小鱼,"男孩弯下腰问小鱼:"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小鱼说:"我呀,我要做一头大鲸鱼!畅游四大洋,一头游得飞快的大鲸鱼。"男孩说:"是嘛,你要做一头大鲸鱼啊,太棒了。"多美的梦想呀,小鱼变成了大鲸鱼正在海洋里飞快的游泳呢。
男孩和女孩坐在地上,他们拿出蜡笔,把美丽的蒲公英和欢乐的小鱼画在了图画本上,他们一起问蜡笔:"蜡笔,蜡笔,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蜡笔说:"我们呀,我们要做一片大森林!长满了蜡笔树,一片彩虹颜色的大森林。然后,用绿色涂原野。涂一片跑啊,跑啊,永远、永远也跑不到头儿的原野。接着,用蓝色涂大海。涂一片游啊,游啊,永远、永远也游不到头儿的大海。"哎呀,老师真羡慕文中的蒲公英、小鱼和蜡笔呀,他们有那么多的梦想,那么美好、那么奇异。梦想呀,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甜甜的,美美的;梦想呀,就像口袋里的玻璃球,五光十色的;梦想呀,还像一对翅膀,带着我们飞向美好的未来……那孩子们呢?男孩和女孩又有什么样的梦想呢?
女孩说:"那我长大以后,要和狮子一起赛跑。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原野的尽头。"男孩说:"那我长大以后,要和鲸鱼一起游泳。游啊,游啊,一直游到大海的尽头。"其实他们的梦想可不只是这些,你看,他们的梦想呀像天上的白云一样缥缈可爱,变化多端。
你看,他们正在蓝天下一起快乐的分享彼此的梦想呢,"喂,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小朋友们,童年的生活之所以美丽就在于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我们有大声喊出自己不平凡心愿的勇气,孩子们你是不是也有许多奇妙的梦想呀?那就大声的、勇敢的`告诉大家吧。
设计思路:
1、这本书图文表现元素精简,意蕴活泼而丰富。用问答的形式构架内容。初看只是三段单纯的情节重复,但是,作者安排了向现实状态妥协的蒲公英和小鱼后,又安排了不怕被现实羁绊的蜡笔,问答的层次与意境得以展现。两个孩子对着天空大声询问的姿态,最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一面问,一面跑,引领着读者也想飞着翻页,引发许多小孩大声喊出不平凡的心愿。
2、通过反复吟诵,让孩子体会长大以后做什么的梦想该如何去追寻。而童谣节奏的诵读活动,可以让孩子知道,美好的愿望不是一下子能实现的。只要有执着的信念,有激情,用行动去追求目标,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阅读过程:
一、阅读前:
1、吟诵导入前言:如果说生活是一本书,那我的梦想就是一支笔,挥毫泼墨;如果说生活是一座漆黑的木屋,那我的梦想就是站在里面独自思考的人;如果说生活是一片天空,那我的梦想就是一片云彩,洁白无暇……我的梦想会是什么呢?请你猜一猜。
2、引入课题: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日本作家寮美千子,她给我们带来一本童谣节奏的书《长大以后做什么》。这本书的绘图者是日本的秦好史郎,他的画简洁明了,让人感到诗一般的轻松。让我们边听边看吧--二、阅读中:
一、介绍封面。
1、读图:封面介绍了什么?表达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2、请同学们也来做个吟诵者,进入角色,表达自己长大以后做什么的向往。
二、听文看图,分段吟诵,表达不同的情感。
1、孩子们看到蒲公英后,怎么问?蒲公英先是怎样回答,后来为什么垂头丧气呢?
2、孩子们遇到小鱼,怎么问?小鱼先是怎样回答,后来为什么认命似的游走了?
3、拓展理想:暂时的失败,并不代表理想不能实现,看看蜡笔是如何回答的。
4、深化理想:孩子们的心声是什么?(大声地发自内心呼唤)
三、阅读后:
1、诵读全文,引申讨论封底页:长大了做什么?
2、看看国际儿童村的孩子是怎样发出他们的心声的。(ppt略)
3、选择你喜欢的孩子的心声,替他诵读。
4、根据提供的句式,指导写作。(填写阅读学习单)写作格式:
长大了以后做什么?我呀,我想做______________,它能________________。
5、交流孩子们写的自己长大以后做什么的心愿,并装订成册。
6、介绍适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故事,让孩子了解该如何去人生的挫折。
1)《舒克与贝塔历险记》
2)《彼得·潘》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大班绘本故事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熊过桥的情感变化,学习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2.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地面对,并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熊过桥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交流:
小朋友你们见过桥吗?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幼儿讨论,发言)
二、展开
1.了解小竹桥的特点
(1)小朋友看看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小竹桥)
(2)你们知道走在小竹桥上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吗?
(让幼儿议一议)
2.理解诗歌内容,并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1)谁来过桥了?
(有只小熊来过桥)
(2)小熊为什么不敢过桥? (竹桥摇、熊的胆子小)
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
(3)小熊不敢过桥时,谁在笑它?怎样笑它?
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
(4)小熊遇到困难是怎么想的?
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5)谁来鼓励小熊走过桥的?
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
(6)小鱼是怎样鼓励小熊的.?
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
(7)小熊是怎样走过桥的?
一二三、向前跑,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3.教师朗诵诗歌
让幼儿再完整地欣赏一遍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优美、明快,加深对情节的印象。
4幼儿学习诗歌
小朋友,你们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好吗?
让幼儿有表情地跟读诗歌。
三、结束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生活中勇敢的事例。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户外走平衡木(独木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树的绘本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