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备课时,教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管理的顺利与否,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3的加减法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23的加减法教案篇1
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5.反馈练习: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2.汇报结果.
3.填空,并说明理由.
4.反馈练习:
(三)整理法则.
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反馈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③验算.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列式计算.
(1)与的和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3.填空.
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
五、布置作业.
计算
六、板书设计.
导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也可能是别的)
23的加减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通分(3种不同类型)
1/3和2/5 3/4和7/20 5/12和3/8
通分时用什么作分母比较简单呢?让学生依次说说每道题分母之间的关系和找公分母的方法。
2、口算。
4/7+2/7= 4/5+1/5= 2/9+8/9= 5/66= 4/55= 110=
回顾: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板书: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二、 新授
⑴.出示例题 :一节数学课1/8的时间复习,1/2的时间新课,3/8的时间练习.
出示问题(1)复习和练习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的数学问题很多,老师先选择其中一道简单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出示问题(2)复习和新课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列式解答(1)复习和练习共占整节课的时间的几分之几?并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2.再看(2)问让学生列式,这题和我们刚才计算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⑵.探究方法
1.1/2+1/8怎样计算呢?你能试着自己解决吗?出示问题,生自主探究。
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
⑵.不能直接加减怎么办?你能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吗?
(3).写出计算过程后和同座说一说你是这样计算的?
师说: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可以自学书110至111页,书上有解决的方法。
2.板演,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实践验证:同学们都是这样做的,到底结果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要实践证明真理。大屏幕出示:
⑴.动手折一折,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红色,再折出这张纸的1/8涂上黑色。
⑵.将两部分合起来看占着张纸的.几分之几?
(3)写出算式表示出以上的计算过程。
4.通过实践证明结论正确,老师在大屏幕上用不同的方式演示计算过程。
5.小结:异分母分数的计算由于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由此可见,转化的数学思想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经常用到的。
⑶.尝试练习
为防“流感”,我们学校总务处向老师在六一班消毒用了1/4小时,在六二班消毒用了1/5小时 向老师在六一班比六二班多用多少小时?
1.学生独立计算
①讨论:计算1/45时,要先做什么? 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②得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板书 约分)
2.验算。
3.讨论归纳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板书 验算)
三、 练习巩固
1. “数学医院” 把错误的题目改正过来
① 1/3+1/2=
② 8/15—1/3=
2.计算
3/5+1/24= 1/3—1/24= 3/8+7/10=
3.妈妈买回一个蛋糕,爸爸吃了它的4/15,妈妈吃了它的1/5,小明说“我吃了它的2/3。”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读题并列式计算
指名说说思考和计算的过程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五、布置课作 (分层)
1.练习十四第2题(前四题)
2.全对同学接着练习思考题,有错的同学接着完成“练一练”
23的加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0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1、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呀?
2、1+1等于多少?(让学生随意展开想象,说一说)
有学生可能说:1+1等于11或1.1,譬如:1元+1角=11角或1.1元。
追问:为什么不等于2元或2角?引导学生说出: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二、情景导入
“五一”小长假来临,老师想外去交游,出示去桐溪水库的的情景图。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乘公共汽车 小时
乘摩托车 小时
桐溪水库
步行 小时
车站
家
乘三轮车 小时
预设: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迅速选择一种算出时间
口答: +
3、比较五道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
三、探究新知
1、尝试练习 +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直观感知结果是 。
② + =
③ + =0.25+0.5=0.75
④画图
⑤ + = ……
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算法,随机渗透转化的、估算的。
(3)阐述算理,判别正误。
①直观感知结果
②动手探究为什么得 ,结果是怎么得出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4)理解算理。
数形结合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计算的结果。(课件演示)
探索计算的过程,理解先通分,再计算的道理。(生报,师扳书计算过程,并随机问为什么要把 变成 )
2、突出转化的应用:计算 + 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对于这些方法,尽管大家的思维角度不同,但是面对新的问题基本想法是相同的,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生反思)都是通过转化,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3、体验优化计算方法:(选用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 - -
(1)选择方法计算。
(2)说方法选择的理由。
(3)谈解题感受,优化方法。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a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b提示计算时的注意点。
23的加减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 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 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 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3的加减法教案篇5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0 一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下表中:
(二) 教学实施
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 =
2 . 探讨" + "的算法。
(1) 尝试计算" + "。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 = + = =
② + = + =
③ + = = =
( 2 )集体。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 和 通分时,没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 ,一个是 ,单位不
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 3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 + 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 变成 , 变成 ,所以 + = + 。
老师:通过计算 + ,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 1 )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 = ( ) - = ( )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①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②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
因为 -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 (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 - (先通分,将 化成 )。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 2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 - 和 - 。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 + 、 - 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3 )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4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思维训练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 + + = + + + +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 + + + + + =
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 =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