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是我们对某个阶段工作任务情况做出的分析,个人总结其实是一种可以将之前的工作做到全面分析的书面文体,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精准扶贫个人总结范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精准扶贫个人总结范文篇1
今年以来,__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__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何闫家村位于百和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52户、745人,筛选出贫困户_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占有2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
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_x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_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_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_期、_多人次,发放良种羊_只,修建暖棚_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_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_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024精准扶贫个人总结范文篇2
2024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及《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按照精准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核、精准保障的要求,紧盯贫困乡村,瞄准贫困人口,以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以豆坪片区、阳坝片区、店子片区为主攻方向,坚持整村整乡推进、整流域综合开发,重点实施了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输转等项目,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任务总结如下:
(一)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
把扶贫建档立卡和大数据系统平台信息工作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扎实推进,进一步夯实了扶贫攻坚的基础。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动全县建档立卡和大数据系统平台建设工作,我县认真传达学习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是多次召开由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扶贫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县直及省市驻康双联单位主要负责人、精准扶贫“1+17”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的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大数据系统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部署安排,认真扎实开展培训。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县纪委制定的《2015年度某某县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纪律》,无论是包抓领导、包乡干部、驻村干部都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层层审核把关,谁负责、谁签字,谁把关、谁签字,一旦审核发现问题,将层层追究责任。
三是研究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及20个专项实施方案,即“1+20”工作方案。
四是制定完善了“9119”扶贫攻坚作战挂图,即县级完成9个作战挂图,乡级完成11个作战挂图,村级完成9个作战挂图。
五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圆满完成,大数据系统平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共识别确认2015年度贫困户12546户,贫困人口48090人;脱贫户4213户,脱贫人口16414人;返贫户2796户,返贫人口9983人;预脱贫户2461户,预脱贫人口9693人。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已结束,各项数据录入修改正在进行,年内可如期全面完成。
(二)以阳坝、豆坪、店子三大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为重点,进一步抓了整村推进、贫困连片开发、富民产业培育和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等工作。
2016年,全年安排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11万元,其中:整村推进3021万元(16个村,即阳坝镇李家沟村、康家坡村、三河乡马家山村、白杨乡朱家沟村、靴子坝村、城关镇黄家坝村、碾坝乡青岗坝村、李家湾村、肖家山村、店子乡董家河村、豆坪乡安坪李坝村、砖沟村、寺台乡罗湾村、大南峪乡焦家沟村、云台镇关场村。)、贫困片区基础设施项目242万元、贫困片区富民产业项目15万元、劳动力输转及“两后生”培训300万元、惠农贷款贴息269万元、贫困村互助金1080万元、其他项目84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328.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11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8017.8万元,帮扶资金300万元。重点项目主要有:1、基础设施:计划投资2737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244.3万元,占计划的82%。其中:(1)村组道路建设计划投资1398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328万元,占计划的95%;(2)便民桥13座,计划投资248万元,实际完成13座,投资248万元,占计划的100%;(3)小型水利工程2处,计划投资10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05万元,占计划的100%;(4)危旧房改造812户,计划投资93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07.1万元,占计划的65%;
(5)贫困户圈厕改造173户,计划投资52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6万元,占计划的50%。2、富民产业项目计划145万元,实际完成128万元,占计划的88.3%。其中,魔芋种植290亩,计划投资2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8万元;中药材种植680亩,计划投资68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2万元;养猪480头,投资24万元;养羊100只,投资6万元;养鸡2600只,投资13万元;其他养殖投资5万元。3、“两后生”及劳动力输转培训376万元。(1)实用技术培训1500人次,投资30万元。(2)劳动力输转培训765人次,投资46万元。
(3)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2000人,投资300万元。4、惠农贷款贴息269万元。5、村级扶贫互助社126个,投资1400万元。(六)、其它投资84万元。
(三)继续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创新方法和内容,全面提升精准扶贫开发层次和水平。
2016年,我县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精准扶贫瞄到哪里,扶贫整村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就跟进到那里,继续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和“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经验做法,鼓励多方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聚集发力,重点解决贫困村不通路、不通电、饮水、住房不安全的问题;加强对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后续管理,采取考核奖励、建立产业协会、扶贫互助社等方式,
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学校、村级卫生室和文化阵地配套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改善,农民幸福生活指数显著提高。
(四)进一步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重要手段,是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有力保证。2016年,自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启动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工作。一是成立了某某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办公室,从财政、扶贫、金融等部门抽调有关业务骨干,专门负责专项贷款的审核审批及发放工作;二是及时制定印发了《某某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并对县直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乡镇、村社干部进行了政策讲解及业务培训;三是明确了发放任务和要求,严把发放程序,确保专项贷款放得快、放得准、起作用、还得上。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审批专项贷款贫困户3850户,实际发放贷款户2121户,累计发放贷款8017.8万元。
2024精准扶贫个人总结范文篇3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2024精准扶贫个人总结范文篇4
20_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2024精准扶贫个人总结范文篇5
“她家最困难了,三个孩子,丈夫三年前也患病去世了。”
未到帮扶对象付银霞家,便听金山村书记向宏权感叹道。冒着细雨,走马镇金山村扶贫工作队一行赶往帮扶对象家。雨天是找帮扶对象最合适的时候,正值秋收农忙,农家一般只在雨天有人在家。
“快拿两把伞来。”未及下车,向书记喊着。随即,一位四十几岁的妇女笑吟吟的拿了两把伞从公路上边的木房子下来了。看得出,他们之间没有干群关系生疏与距离。“不用不用,就这么点雨。”说话间,工作组几人已小跑至付银霞的家中。坐定后,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帮扶对象,朴素、干净、爽朗,还带有一丝坚毅。
因为之前已有工作组来过付银霞的家中,这次是在走马镇党委政府领导要求下再次入户,以确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所以没有多说,很快变进入正题,仔细核算完付银霞家收入明白卡,工作人员为难了,四口之家的付银霞年人均纯收入仅1735.25元。离脱贫标准3100还有那么远,用哪项措施才能使其脱贫呢?工作组为难了。产业扶贫?付银霞家中四口人,丈夫三年前去世,十七岁的女儿读鹤峰职业高中二年级,还有一对年仅三岁未来得及见到父亲双胞胎女儿,家中缺少劳力,这是一方面。
“我其实想养母猪,养鸡,但是,我硬是脱不开身”。望着被窝中熟睡的双胞胎女儿,付银霞遗憾的叹了口气。
是的,一双女儿孩子还小,离不开人。可否发展茶园、经济林?但付银霞的经营权证上仅六亩多地,其中,丈夫的弟弟有一半,另外仅有一亩茶园,而且三年前付银霞已从金山村搬至古城村,古城村距金山村20几公里,回去种地岂不是费时费力?产业发展措施就这样否定了。结合付银霞的实际情况,工作组进行了讨论,并征求付银霞本人的意见,最终敲定低保兜底、教育助学两项措施。
“低保兜底、教育助学可以让你脱贫,但是考虑长期发展,你以后怎么办呢?”工作人员小向担忧的问道。
“我又不懒,我是想先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度过这两年,等两个小女儿上学,我就去镇上找事做,一个月怎么也挣一两千,那是活钱。再顺带包几亩地,搞点生产,养几头猪,生活方面也不用愁”
“那你两个小女儿到上学也要花钱呀?”
“等到她们两个到花多钱的时候,我大女儿也该毕业了,她挣钱了可以补贴家用,那就好得多。”似乎看懂了工作人员的忧心——这个家庭怕是要一直依靠低保政策生活了,可是这样仅仅能脱贫,如何奔小康呢?付银霞立马信心满满的答到。
眼前这个女人的回答让工作人员震撼和佩服,之前工作人员遇见过一些帮扶对象,其收入已远远超过贫困标准,但是还直嚷嚷自己未脱贫,这让工作队员哭笑不得,只得一遍遍耐心的解说政策,强调脱贫后,普惠政策如果够条件也依然能享受。像付银霞这样主动想办法自助脱贫奔小康的,工作组第一次遇见。
“其实,我一直都没想过要拿低保,只是现在真的困难,没有办法,我好手好脚,身体也没大病。”付银霞一边哄着梦中惊醒的女儿,一边认真的对工作人员说。
突然想起县委书记王小平的要求:要处理好自助与帮扶的关系,群众是主体,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未及工作人员调动,付银霞已然成了“我要脱贫”的典型例子。
一个中年丧夫的女人,一个肩负哺育三个孩子责任的母亲,丈夫去世留给她的仅仅是一栋50年代修筑的空荡荡的木房子,三个孩子,存款已用于丈夫治病,可谓一贫如洗。即使这样,她没有被生活压力打垮,在重重困难下下,她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每个贫困对象像她那样变被动为主动,竞进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离开时,原本忧心忡忡的工作组瞬间对精准扶贫工作信心满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