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心得体会之后,我们内心的感受会得到释放,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不管是谁在写心得的时候,都要将自己的思路梳理好,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观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篇1
他是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是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也是秦山核电二期国产化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他的名字写进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核动力科学家,革命先烈彭湃次子——彭士禄。
2017年10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庆功厅隆重举行了“何梁何利基金2017年度颁奖大会”。彭士禄和黄旭华二人荣获该基金的最高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囚犯娃娃”终于来到延安
1929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的父亲彭湃牺牲,那年彭士禄四岁,而母亲蔡素屏英勇就义于1928年。
失去双亲的彭士禄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被送到老百姓家里寄养,在潮安、金砂乡一带,穷苦农民冒着杀头的危险护卫着他,先后辗转几十户人家,最后被送到潮安县彩塘区地下党的秘密交通站。1933年,潮安县委书记叛变,8岁的彭士禄被国民党作为“小政治犯”抓捕入狱,得意的国民党曾登报并刊登照片,特以醒目的标题“共匪彭湃之子被我第九师捕获”以示庆功。
1935年,彭士禄囚禁释放后回到潮安,沦落为乞丐,继续寄居群众家里。翌年夏天,不满11岁的彭士禄再度被捕。这一次由地下党组织安排祖母周凤通过彭湃的战友将其营救出狱,此后彭士禄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直至1940年,周恩来派副官龙飞虎找到了彭士禄,经桂林到达重庆。
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见到彭士禄时凝视了一阵子,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这个童年颠沛流离,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少年,自此在革命队伍中经受锻炼,茁壮成长,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功使中国首个核潜艇驶向大海
20世纪50年代,在与父亲相仿的年龄,彭士禄到苏联留学。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这个神秘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苏联打下坚实的核动力知识基础,孕育了中国核动力事业的优良种子。
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上马后,这项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当年中国曾寄希望苏联给予核潜艇研制技术援助,但苏联没有答应。此后毛泽东便表态:“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如此决心下,彭士禄接过了此项任务。核潜艇研制涉及23个省市,2000多个单位,4万多台设备,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影响到全局。
1967年8月,聂荣臻给周总理汇报后,中央军委以“特别公函”方式,发出了核潜艇研制进度的动员令。核潜艇研制大亮绿灯,生产开始恢复。彭士禄感叹地说:“这是特殊年代的一场特殊战役,为使核潜艇搞成功,中央有决心,周总理亲自抓,聂老总冲锋陷阵,我们做好具体工作。”这一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
1970年7月,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听取彭士禄等人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专题汇报。周恩来听得非常仔细,并作出重要指示。汇报结束,周恩来特意握着彭士禄的手说:“小彭,记住,你姓彭,你是海丰人,永远不要改姓换名!”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首次达到设计满功率。接着彭士禄投入到造船厂负责核动力装置安装、调试、运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通过三年的试验和试航,1974年我国自己研制的国之重器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酿造了中国“核动力”雄浑壮丽的辉煌。
核动力领域的“垦荒牛”
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垦荒牛,从潜艇核动力,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
1983年初,彭士禄受命担任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筹建的总指挥。他在不到15平方米的蛇口招商局的房间里,早晨吃方便面,中午吃秘书买来的快餐盒饭,埋头在桌上亲自计算了100多个大亚湾核电站的主参数。
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快马加鞭地干,在两年内就完成了修路、修建淡水库、征地移民、施工用电、破土动工等工作,并组织与外商进行各种技术、经济谈判。香港中电公司港核投的董事长石威廉先生在一次与我国国家领导人会见时说:“与你们谈判最难的对手就是彭士禄,他太强了,技术、经济都懂。”
1988年后彭士禄又担任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董事长。如果说秦山核电站的建造成功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那么秦山二期,则是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当时的中国,在工业基础、建造水平、材料及管理诸多方面均与国际上有很大差距。导致这个采用国际标准、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核电站,注定要与艰难为伍,以坎坷为伴。当时,彭士禄仔细地计算了60万千瓦核电站的主要参数、技术、经济数据,编制的“一级进度表”得到了美国专家的极大赞赏。为了筹集资金,他与国务院核电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在一周内跑了三省一市……
彭士禄以他独具的个性、超凡的胆略,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昂扬拍板,将中国国防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施工技术超群的核工业二十二、二十三公司,5000人挂在嘉兴市的临时户口,由秦山二期出资,全部落户到海盐,不仅满足稳定了秦山核电工程队伍,解决了历史上建筑施工单位建完就走,满地游离的困境,为工程建设者提供了固定的生活家园。这是几代人沉甸甸的嘱望,一份责任担当。
高度的责任心、倔强的精神,使彭士禄克服了重重难关,直到最后胜利。
荣誉当属于核事业人
三十年过去了,正是这支中国核电的建设队伍在海盐建起了九座核电机组,现在的秦山已不再有山野的鸟鸣和不奇的峰峦叠嶂,而是变成了中华大地上核电机组最多、堆型最丰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核电能源基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造福。这支队伍从海盐走出去,在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核电站。
中国没有忘记,人们没有忘记,与中国核潜艇、核电国产化相伴一生的彭士禄,2017年著名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评委会全票通过,授予彭士禄科学与技术成就大奖。
彭士禄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在这项事业中,他和他的同志们一样,勤奋努力,尽职尽责,做了添砖铺瓦的工作。“此项荣誉和成绩不仅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事业人。我已决定将此奖项的奖金全部捐献给组织,用于奖励那些为核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为核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尽一份我的力量。”
从烈士的遗孤到中国核动力科学家,彭士禄历经风霜雨雪的嬗变,坚忍不拔,为世人所赞赏。这位92岁老人最衷心的祝愿,就是: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早日成为核电强国;早日圆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中国梦!
观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篇2
中宣部近日决定,追授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时代楷模”称号。连日来,彭士禄院士深藏功名、矢志报国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在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传承红色家风,矢志科技报国”的高尚精神,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吕娜说,作为一名科学史的研究者和彭士禄院士的校友,2011年我承担了中国科协牵头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并由此有了与彭士禄院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接触和十年的不断研究中,我逐渐懂得了彭士禄院士面对国家需求时那种奋不顾身的投入,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谨求实。彭士禄院士与老一辈核动力人一起顶住压力、互教互学,实现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他们那一代核潜艇人的垦荒牛精神,必将激励当代科技工作者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吕娜说。
中国核动力院原科技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胡明刚说:“彭士禄院士任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理事长期间,参加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十分关心学术发展。他与人和善,谈吐幽默,没有一点架子,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人。”
中国核动力院员工周茂和邱彦回忆说:“彭士禄院士等创办了一本填补我国核能动力领域空白的学术期刊——《核动力工程》。他在任主编期间不仅明确了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还不辞劳苦,严谨求实,为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他撰写了《核能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等多篇论文,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在科研生产和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教授张威说,彭士禄院士的事迹充分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从彭院士的身上我们不仅仅应该学到他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品质,更应该学习他淡泊名利、爱党爱国爱民的精神。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我国在科研方面发展迅速,但仍然在很多方面有所局限,我们所能做的、所应该做的依然如同彭院士说的那样,“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
“我们学习彭老,首先学习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一生不计名利,无私奉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奋斗终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宋国杰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要以彭士禄前辈为榜样,做热爱党、热爱祖国、充满干劲儿的孺子牛,在教学和科研的本职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院长助理李际鹏说,彭士禄院士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肩负的责任化作进步的动力和奋斗的激情,讲好包括彭士禄校友在内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故事,教育激励新一代哈工大人在新百年新征程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李际鹏说。
清华大学核研院青年教师周湘文说:“彭士禄院士隐姓埋名30余年,开创了我国的核动力事业,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能够参与到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倍感自豪和骄傲,向彭士禄院士学习。”
清华大学核研院博士生高群翔说:“彭士禄院士是核工业领域的前辈,我还记得他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希望能够永远守望我国的核潜艇事业,他的精神令人为之动容和落泪。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全心全意为推动行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这就是我目前最应该去做的事情,也是最大的心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博士生许卓颐说,彭士禄院士身为革命先烈之子,传承红色家风,在选择专业时毅然以国家之需求为己任。在他的眼里,共和国的国防事业重于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于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正是前辈们无私付出的努力,才给了我们今日安稳无忧的生活,才有了我国今日重新崛起的基础。
学习了彭士禄院士的先进事迹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杨泽楷表示,面对争议与困难,彭士禄院士挺身而出,保持纯粹的科研态度,展示出老一辈科学家的担当与毅力。“作为一名北航核物理专业本科生,我将接过时代重任,努力学习,认真科研,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拓荒牛的精神,为国家的核物理事业添砖加瓦。”杨泽楷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2018级学生常宁说,彭士禄院士用一生践行着爱国奉献,让我国的核潜艇事业从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和一个玩具模型开始,一步步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成功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最终实现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突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要将彭士禄院士的精神融入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不畏艰难挑战,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奋斗传统,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吕传翰说,彭士禄院士的事迹是老一代科学家赤心报国的最真实写照,“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彭士禄院士对祖国立下的誓言,也是对我们年轻学子的鞭策。
观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篇3
有一位戴着鼻饲管的老爷爷,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隐藏了几十年的国家最高机密的核潜艇研究员。
他叫彭士禄,出生于英雄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死在敌人手下,四岁被通缉,坐了两次牢,吃了百家饭,许多妈妈都为了换他的命牺牲了自己。彭士禄从小就十分孝顺。他小时候就十分艰苦,在他15岁时,周恩来找到了他,还给了他学习的机会。
彭士禄原本学的是机械类,后来他因需要,转行转成了研发核潜艇。
这些时间,他每天五点起来,十二点以后睡觉,饿了就吃窝窝头,但有些时候,却可能连个窝头都吃不上,就去挖白菜根。他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最开始的资料便是在美国商店买的儿童模型玩具和一张模糊得看不清的图片,但是,他们仍然敢于去尝试。一次,他们搜集到了一个英语资料,可他们没有学过英语,更看不懂英文,于是彭士禄他们就早起背英语单词,十分努力。
他们的环境不好,又有蚊子又有苍蝇,叮得身上流脓,但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依旧日日夜夜艰苦奋斗着。
终于,他们奋斗了13年,中国第一个核潜艇“长征”号成功潜入大海。想到祖国原来一穷二白,被苏联瞧不起,又想到彭士禄他们这么多年为国奉献,可都是他们的功劳哇!
彭士禄回到祖国便影藏了几十年研造核潜艇,这就是那个戴鼻饲管的老爷爷!
彭士禄勇敢无畏,一生报国,他不怕艰辛,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观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篇4
虽为英烈之后,但彭士禄一直很低调,“我从没背过这个包袱,更不会以此自居。我只是一个普通党员”。
工作中,彭士禄既严谨细致,又“敢于拍板”。有人问他:“为什么敢拍板?”他回答:“其实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他大胆决策的科学依据。他曾这样要求自己:“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在公事上,彭士禄一点都不马虎。在私事上,他也一点都不计较。他夫人患风湿性心脏病,但为支持他的事业,也来到常年潮湿的山沟里为模式堆的启动运行而奋斗;女儿8岁患病住进了医院,而日夜都在核动力堆上拼搏的彭士禄夫妇却不能守护;儿子10岁时一个人去洗澡,不慎被碎玻璃瓶扎破脚……
彭士禄这样看“明白”与“糊涂”的关系:“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他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弥留之际,他已无法进食,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却仍然关心着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彭士禄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属姓‘百家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彭士禄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这两件事,无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彭士禄用自己坚挺的脊梁,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无穷的力量。
大国重器,心血铸之。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童年时期的苦难,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彭士禄曾说,“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国家领导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彭士禄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越是前行,越离不开创新;越是发展,越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越是艰难,越是需要不断凝聚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学习“时代楷模”彭士禄的光辉事迹,将更加激励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再添薪火。
观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篇5
原子核技术,在世界上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在我国发展核潜艇事业的进程中,有一位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佩。
一位名叫彭士禄的老爷爷,别看他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可他却是我国的机密,因为它是原子核动力的科研人员。彭士禄出生在一个英雄的家庭,母亲在他三岁时牺牲,父亲是4岁牺牲,其他的亲人陆续牺牲。但他们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革命而奋斗。在他成为孤儿后,他便与她的奶奶游走四方。在他15岁之前,他曾经好几次被抓到监狱中,但就在他15岁的那一年,周恩来找到了他。从此,他便踏入了学习生涯。
在此后他,争取到了留学的名额,但也就是那一年,美国的核潜艇,让世界震惊。毛泽东出面问苏联是否提供一些资料,但苏联方却提出相当无礼的要求,于是,毛泽东勃然大怒:“宁愿造1万年,也不愿意让出一点土地。”
便开始访问留学生,是否愿意转科目,彭士禄说:“只要能为国家奉献,什么活都做。”于是,一部分留学生便将科目改成原子核动专业。他们每天十分的刻苦。也十分努力。但当他们进入了祖国的核研究基地时便“消失了”其实他们是改名换姓了。彭士禄他们便没日没夜的工作,能让他们参考的只有两张模糊的图纸和一个模型的玩具,他们每天5点起来念英语,上厕所时也在背单词,直到深夜12点之前都不能入睡,因为他因为资料全是英文写的。
但也就因为他们这种没日没夜的奋斗。让他们只用了十三年走完了美国二十几年的路程。1970年成功的,造成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这样为国做贡献的人值得我们钦佩,所以我们一定要像彭士禄爷爷学习为国贡献,一生报国的精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桂梅老师事迹6篇